垂询、预约阶段以及在咨询设置的时间之外,为什么不要和咨询师过多交流细节问题? 在咨询开始前的“垂询”和“预约”阶段,和自己选定的咨询师添加联系方式,对接咨询时间,简单说明自己的状态、困惑以及需要咨询解决的问题,或者表达咨询意愿,是没有问题的,某些情况下也是必要的。这里说的是“简单说明”而不是“详细讲述”,要点是:简明扼要,避免长时间、多频次的涉及细节的沟通。否则,咨询师多半会拒绝您的要求,请您留到正式咨询时再说。 为什么呢? 因为咨询师可能很忙、不方便,或者正处于非工作的休闲状态。更重要的是,作为一种职业角色,咨询师只能在工作状态(咨询设置内)为您提供服务,这个“工作状态”是从您在预约确定的时间进入咨询室(或者打开远程咨询摄像头)的那一刻才开始的。 即使某位咨询师不介意您占用ta的业余时间,但因为ta中途要接收许多别的来访者的信息,等您在预约好的时间走进咨询室时,ta可能已经忘记了您曾经告诉他的信息,于是您不得不重新再讲述一遍了。 从咨询师一方来说,在咨询工作时间内听您讲述,和在咨询工作时间之外听您讲述,完全是两种不同的状态。所以,大多数职业化水平很高的咨询师,基于对工作状态的习惯和对设置的遵守,他们必定不会、也没有精力在咨询时间之外来详细讨论您所关心的心理问题。 如果您是预约安排自己的家人(譬如配偶、孩子)来咨询,可能会有这样一种考量:在正式咨询前,有必要将自己了解的情况事先向咨询师做个交待,或者将情况写成文字让咨询师阅读(譬如孩子在学校的表现),或者摘录、截屏聊天记录,以便让咨询师对相关情况预先有一个了解,以免误判或者了解信息不全。 实际上,这种想法做法看似合理,其实没有必要,甚至会给咨询师的工作带来困难。 首先,通过微信文字、语音或电话等方式和咨询师交换这些信息,是在咨询工作时间之外的活动,不仅是对咨询师私人时间的占用,也是违反咨询工作的“设置”的。 其次,咨询师一般不会对您提供的先入为主的信息感兴趣,并且咨询师知道在咨询中需要了解什么信息,ta会在必要的时候主动邀请或向您询问相关情况。 更主要的是,咨询师要对当事人负责。这个“当事人”是谁?就是在咨询室接受咨询的人,就是和咨询师一起工作的人,譬如您的配偶或孩子。咨询师必须尊重他们作为“当事人”的意愿和要求。假如您的配偶接受咨询,但您的配偶不喜欢咨询师和您之间的接触和交流,咨询师将被迫尊重当事人的这个要求,选择不和您进行咨询沟通。 如果您带孩子咨询,刚和咨询师一见面就热烈互动交流起来。单凭这一点,孩子就可能不再信任这个咨询师了,因为孩子没有感觉到咨询师对自己的信任与看重,这样的咨询师倒更像是您花钱请来的一个“同伙”! 不时有父母感到疑惑:“咨询师怎么不跟我沟通呢?我向咨询师打听孩子的情况,了解孩子在咨询室说了什么,心里怎么想的,咨询师居然不给我讲事情的细节,让我自己去问孩子!” 出现这种情况,可能的原因是:(1)您的孩子介意或反对咨询师和您接触,或者(2)咨询师需要再看看情况,暂时还没有明确评估意见,或者暂时不需要从您这里获得更多信息。 可您需要和咨询师说点什么呀,怎么办? 您当然有权向咨询机构(客服人员)提出约见咨询师,或者直接向咨询师表达,咨询师一般也会应允这个要求,留出一些时间和您沟通,或者建议单独约一次咨询。如果您的孩子十分介意咨询师与您接触,咨询师也会建议或安排别的咨询师来和您讨论与此相关的问题。只不过,所有的讨论作为咨询的工作内容,都必须在咨询设置的框架内进行。 要是有关于咨询设置、收费、预约的疑问,或者想更多地了解咨询机构资质、咨询师选择、咨询效果、预约或收费等情况,最好还是与咨询机构的客服人员联系对接,或者直接拨打028-87030996进行电话垂询。
四川南岛心理咨询研究所(2021年4月12日) |